枫林资讯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国内3次检出“毒王”!张文宏:已失去完全清除新冠的机会

2021-12-19| 发布者: 枫林资讯|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12月13日,天津从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发现奥密克戎。12月14日,广州也...
中验

12月13日,天津从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发现奥密克戎。

12月14日,广州也发现一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

两个病例,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

01英国现奥密克戎死亡病例

民众争相预约疫苗加强针

根据统计,仅仅一个月,奥密克戎已经蔓延到70个国家和地区。

就连面对新冠一向吊儿郎当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都警告,奥密克戎“海啸”来了!

因为目前英国已经有至少一名奥密克戎变种感染者死亡,也是世界上首例被确认的“奥密克戎”死亡病例。

英国首相计划让英国在本月底之前为所有需要的成年(18岁以上)英国人提供新冠疫苗加强针。在鲍里斯宣布该计划的当晚,英国官方疫苗接种预约系统就陷入混乱,每小时预约多达57000次,每秒多达16次。

02奥密克戎,为什么那么可怕

奥密克戎,最早在南非被发现。

11月26日,英国就宣布,把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一共6个非洲国家列入“红色”警戒名单中,同时暂停这些国家入境英国的航班。

可现在呢?

英国现有4713例奥密克戎确诊病例,感染人数每两到三天翻一番,传播速度惊人。

有数据显示,南非新冠病毒的再感染风险增加了3倍,原因很可能就是疫苗对奥密克戎的有效性下降。

美国疫控中心对43名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研究发现,43个人都接种了疫苗,而且14个人打了加强针,还有6个人先前已经感染过新冠。

有研究发现,接种两剂辉瑞新冠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有症状感染的有效性只有22.5%。

而疫苗厂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那就打第三针,甚至第四针。

肝不好的人,起床后会有4个"怪象"!

03奥密克戎来了,我国如何应对?

近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落实边境管控措施、加强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控、严格人员流动管控等要求。

各地各方对于奥密克戎的研究与部署正在推进。

已经储备了检测奥密克戎的技术资源。专门划定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感染者的专用病区,由专门的一支医疗队伍进行治疗。在外防输入方面,天津主要针对4个重点关口加强监管,包括空港和海港、隔离点、医院院感以及对入境人员和其他本土地区人员的全面排查和协查。

▲广州疾控中心谈奥密克戎变异株

04张文宏最新研判

不具备全球彻底清除新冠病毒的条件

12月12日,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远程发表演讲。“新冠病毒在传播模式等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病毒,同时根据最新研究,在自然界许多动物身上都已发现新冠病毒,这意味着病毒在自然界已经开始产生储存库。”

张文宏指出,“这意味着战疫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我们已经失去早期完全清除病毒的机会,根据人类历史上和病毒博弈的经验,短期内我们不具备全球彻底清除新冠病毒的条件。人类不得不面对病毒全球蔓延,可能会导致‘像流感一样的常态流行’。”

未来,奥密克戎的传播将出现哪些场景呢?

张文宏说:

“最好的状况是病毒局部传播,但毒力较弱,那么目前各国的紧缩政策将逐步放松。

尚可接受的情况是,病毒传播力强、毒力较强,但疫苗加强针有效,这样就要加快推广加强针的接种。

最严峻的形势可能是病毒传播强,毒力较强,疫苗加强针也无效,这时则需要疫苗新策略,收紧防控策略。”

演讲最后,张文宏坚定表示,关于未来医疗策略的制定,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无论是中国的哪一个实验室,都已经做好准备来迎接进一步研究的未来。“对未来我还是充满信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05专家提醒

每个人都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要积极配合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抵御新冠病毒变异株带来的风险。

年末减少聚集

临近年尾,各种聚会多了起来。去还是不去?对此,上海市卫健委呼吁各大企业,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能取消的取消,能延期的就延期,能线上的就线上,不要搞大规模的聚会活动。

为了自己和朋友的健康,也为了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请大家还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聚餐活动。

外出做好防护,赶紧去打疫苗

平时外出时,要注意防护到位,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进电梯、上公共洗手间时,都要戴好口罩。不管针对哪一种变异株,自己做好防护永远是最重要的。

没打疫苗的快去打疫苗,符合接种加强针的也请尽快落实!

看完记得点在看,转发到圈子里,提醒所有人,大家一定会感谢你~

来源:新民晚报、国家卫健委、津云、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海外网等

觉得此文不错的朋友

记得点个【在看】

也可以在关注下方【新老人】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枫林资讯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枫林资讯 X1.0

© 2015-2020 枫林资讯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