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4下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与情感。 (图片来自网络,非原创) 第1个:从“沉迷自我”到“放眼长远” 想必,许多想写作业,或已经在写作路上的各位,亦或说,当我们想从事一个行业,并且渴望通过他赚钱时,第一反应便是寻找资源。 是的。 我写作这么多年,一个很大的收获,便是认识了许多朋友。 不仅是写作上的高手,更多的是,渴望成长、生活潦倒的人。 其中,有受困于家庭的宝妈、有被家庭牵制的领域高手,也有想自食其力的大学生、90后、00后。 曾经我以为自己的遭遇,电视剧里也不敢这么演。 开始写作后,认识了全国各地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最大的感触就是: 人活着,都不容易。 有人为了 看到了别人的不容易,再对比一下自己,其实,老天爷对自己也不算太差。 有不错的工作,收入也不少,还给我了一颗有一点点智慧的脑袋,哪怕自己的确有很多缺点,不能赚什么大钱,也做不成独立自信的飒姐,至少,目前的生活是没有太大焦虑的。 在每个人自己的世界里,一点点小事,都是伤筋动骨的大事。 但是,当我们放眼世界时,基本上,人人如此,无非是你觉得痛苦的事,人家觉得无所谓,人家觉得很难的事,你觉得很轻松。 人活在这个世上,很多时候,就是和自己较劲。 诚然,“较劲”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不好的生活中,自怨自艾,“较劲”就还有赢面。 不如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格局放大一点,人生的路还有很长,老天爷为了生活,就努力过好它。 放弃肯定是没有希望的,努把力还有一点机会。 第2个:从习惯问“为什么”到寻找“怎么办” 和前夫的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我经历了一、两年的内耗。 每天渴望回家,又不敢回家。 渴望回家,是思念儿子;不想回家,是害怕见到前夫,或冷漠、或心死、或厌弃,各种情绪面,以及婆婆任由自己的“经验主义”,对我儿子进行养育,我选择了逃避。 每天下班后,照样坐车回家,在小区附近,随便买一点什么吃的,坐到天黑了再忐忑地回家。 抱着孩子玩一会儿,便回房间自觉,本能地逃避。 诚然,一个人的时候,我想得最多的是,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对我? 难道我说,养孩子,要相信科学,有错吗? 我赚的钱,还了房贷、养了孩子、负责了部分家庭开销,难道我做得还不够吗? 为什么人心这样不满呢? 只不过,希望我的儿子,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里成长,难道也是不对吗? 面对这些问题,我与他们沟通不来,自己也想不通,不知道还有几十年的生活,到底要怎么继续。 开始写作之后,慢慢地,这些问题不在困扰我,除此之外,生活出现其它的难题,我也不会为之长久内耗。 因为在写作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思维锻炼,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些人,不在一个频道上,就是如此,无论我花多少心思,也是没有办法想通的。 其次,既然问题存在,也找不到成因,你既改不了别人,也不愿意委屈自己,最好的出路,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遇到你和婆婆之间有矛盾,就不要在一起住,哪怕花一点钱出去租房子。 当然,如果你需要婆婆给你带孩子,你既不放心又没钱请保姆,又没有其他人帮你带,就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 自己有空时,就多带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带;自己没时间,要他人帮忙时,就由他人负责,不必做过多无谓的沟通。 生活中,几乎每件事,都有一个或多个解决方法,只要你不要求十全十美,基本上,都能缓解一段时间的焦虑。 第3个:从“习惯讨好”到“享受独处” 我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人,人生经历,也比较单一。 高中毕业,就被家里人安排到现在的单位工作,截止到现在,已经19年了。 没有在外面打过一天工,没有学过任何可以傍身的技能,长得普通平凡,也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长,就是在人多的时候,说两句话也会脸红、不好意思。 与陌生人相处,几乎次次冷场,场面尴尬。 哪怕熟人之间,除非经常联系的那种朋友,与其他普通关系的朋友相处,也基本上找不到话题。 我的生活,也很单调,工作、回家,充其量去超市、商场买一些必需品。 以前,我会担心这样的我,经常害怕失去,比如,现在的工作,我觉得,要是没有这份工作,走到社会上,我肯定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着饿死。 与人相处时,能不麻烦别人,尽量不麻烦别人,只要能维持关系,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时间上的,哪怕再大的委屈,也宁愿自己受着,也害怕失去一段关系系。 开始写作之后,不得不看书、不得不学习、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对外链接,我发现,有些关系,总是要失去的,时间会筛选、人心会挑选,根本没有必要为了维持关系,过分委屈自己。 世上人那么多,合不来就合,自己的生活,任何时候,只能靠自己。 也不再过份焦虑,没有这份工作,未来的日子有多么难过,虽然没有这份工作,我会失去稳定与一笔收入,虽然我还有很多能力没有掌握,但是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若是哪天真的要失去这份工作,我也相信,自己能够慢慢突破,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这种转变,应该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思维变化。 原来的我,总是把人生看得很消极,过一天算一算; 现在的人,也是过一天算一天,但是,我想过好这一天,不是混好这一天。 第4个:从“习惯放弃逃避”到“为自己而争取”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最近想入手第二套房子。 其实,以我们目前的条件,并不是适合做这件事,但是,我有这个想法,就表示有这个需求。 想要就去争取。 想好自己能够买什么样的房子、需要多少钱、地点在哪里,未来可能失去什么、得到什么,结合自己的近期需求(买房是大事,至少是两三年的近期),觉得有实施的可能性,便开始着手找房子。 过程是不顺利的,到目前为止,很有可能买不成。 不过,若是买不成,我也不再为此纠结,会再想其它办法去满足我“买房的初衷”需求。 最好的方案达不到,便只能退而求其次。 这样的事,换做以前,我肯定是不敢想的。 我会想,以我的条件,肯定是借不到钱的,借了钱又该怎么还呢,万一买了,真的亏本怎么办,或者买了住着不舒服,又后悔怎么办。 现在的我,也会想这些问题,但是,那都是买了之后的事,没有买之前,一切都只是预测,不是结果。 退一万步讲,即使正如所料,我也为了这件事,做过努力,尝试着满足自己的需求,失败之后,便会让我认识到,我的这个需求,不是内心真实想要的,以后也会避免类似事情发生。 若是早早放弃,这个需求、对满足之后的设想,会一直停留在我心里,从最初的欢喜,逐渐变成遗憾。 再说了,任何事都不是一辈子,不过是,随着环境而改变,今天没有希望的事,谁也不能断定以后就没希望, 不给自己设限,也不给生活设限,跟着环境,一步步往着走,总有一条路可以走。 第5个:从“被情绪绑架”至“理智先行” 和前夫闹离婚时,他将儿子藏起来很久。 那段时间,仿佛活在梦里,每天睁开眼,想的就是他为什么这么做、孩子到底在哪里。 每次一想到这些事,便会头痛欲裂,眼泪止不住往下流,生活一片迷茫,过得就像行尸走肉。 经常不吃饭,不是故意不吃,有时是忘记了,有时是不想吃,有时觉得丢人,不愿意见人,只是很饿的时候,才会吃一点东西,然后,将自己窝在单位宿舍,一天24小时开着电视机。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我,大概不像一个人,反而像一具被捆绑的僵尸。 而且绳子,是自己提供的。 造成那样的结果,只能怪自己行事冲动。 开始写作之后,看待事情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很多。 尤其是在情绪方面,会尝试着去觉察自己。 比如,儿子不听话,原来会吼到他求饶,现在说他几句后,脑海里会浮现出自己面目狰狞的样子,也能意识到,这样做,一点好处没有。 如此一来,就会很快结束“战争”。 人人都有情绪,人人都知道成了情绪的奴隶,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其实,中间缺乏的,就是理智思考的能力。 实际上,理智思考很简单,就是每次想发泄情绪时,就想一想目的到底是什么、发泄完之后,是能够达到,还是越来越糟。 养成了这样的思想动机后,情绪来了,就会习惯慢慢用温和的方式消化,而不是痛了自己,伤了他人,还没有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吴漾。多平台签约作者,女性励志作家。领略世间情感,解读人间百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