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剧本杀 https://www.td010.com 文:鲁婧涵 欧美对俄制裁持续升级。因俄乌争端已威胁到能源、农作物和金属等关键产品的供应,大宗商品市场全面飙升,多个品种更是创下近十年价格新高。 3月3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布伦特原油站上117美元/桶,续创2013年2月以来新高;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盘中涨幅一度达到60%,突破纪录高位;农产品方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涨停,为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 全球高通胀预期升温,美联储加息压力陡增。此时距离美联储3月议息仅两周时间。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滞胀的担忧加剧。 欧美通胀形势严峻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力度正在持续加大,能源贸易领域已受波及。考虑到俄罗斯在世界油汽市场的地位不可或缺,分析师此前对该领域能被排除在制裁措施之外心存侥幸。 据卫星新闻,当地时间3月1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要求限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实施新的投资禁令,切断其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联系。 据英国金融时报,英国开始紧急审查对俄罗斯天然气和能源集团的敞口。 美国民主党提出立法阻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美国参议院共和党提出法案,禁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而就在此前一天,很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财政部还在为俄罗斯能源交易“大开后门”,在宣布采取行动进一步切断俄罗斯与全球经济联系的同时,颁发“通用许可证”,以授权美国金融机构与俄罗斯央行进行某些能源相关的交易,以确保与俄罗斯能源出口相关的交易和支付能够继续进行。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也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已同意联手投放紧急石油储备,安抚恐慌的能源市场。 3月2日,国际能源署(IEA)宣布将从全球库存中释放6000万桶石油。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半将来自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其余由IEA欧洲和亚洲成员国提供。 但没这些举措并未遏制投资者对油气供应严重中断的担忧。当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已经站上110美元/桶的关口,并在持续攀升。毕竟6000万桶石油仅当于俄罗斯不到6天的产油量。 “俄罗斯石油供应被切断的话,全世界大概会有10%左右的年度供应缺口。就看OPEC+或其他油气产国能否把相应的部分补上。特别是欧洲的需求怎么办呢?现在油气缺口的量级还很大,这必然会带动油气价格的全面上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凤凰网《风暴眼》说,“油汽的价格又是大宗商品的一个基础价格,会让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价格指数)进一步高企,从而导致通胀。” 影响已然显现。欧元区通胀率已升至历史新高,并超出市场预期。 欧盟统计局3月2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受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月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8%,高于上月的5.1%,也高于预期的5.6%。 数据显示,2月欧元区能源价格按年率计算上涨31.7%,是推升当月通胀的主因;食品和烟酒价格上涨4.1%;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3.0%;服务价格上涨2.5%。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2.7%。 从国别来看,欧洲主要经济体德国2月通胀率为5.5%,法国为4.1%,意大利为6.2%,西班牙为7.5%,均处于高位。 “市场逻辑在于疫情修复使得原油需求恢复而供给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制约,加深了不确定性,从而推高市场对油的定价。”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 在俄乌冲突升级的前夜,欧美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形势已十分严峻。2022年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5%,已创40年新高,PPI同比增长9.7%,大超市场预期。同期,英国CPI同比上涨5.5%,创30年新高;德国CPI、PPI同比增达4.9%、25%。 与欧洲通胀主要受能源价格影响不同,美国通胀上行还有来自国内供给需求严重失衡的推动。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美国需求复苏强劲。2021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9%,二手车、房租、食品等价格均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同时,物价上涨已传导至工资端,1月美国非农平均时薪同比增长5.7%,处于历史高位,短期内CPI易升难降。 市场预期,美国2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幅将达到5.8%,如果不考虑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两次扭曲数据,这一年度增幅将是2007年以来最大的。 北京时间3月2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国会发表其就职以来首次国情咨文讲话。拜登表示,控制物价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将敦促降低电动汽车价格。此外,拜登表示,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免受对俄制裁措施造成的影响。 制裁升级或至两败俱伤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能源、粮食和部分金属原材料供应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能源方面,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产油国,亦是全球第二大产气国。根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1月19日出版的《石油市场报告》,2021年12月,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每天1125万桶,仅排名美国之后,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1.41%。俄罗斯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21年俄罗斯的出口石油2.3亿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数量为2035亿立方米,世界第一。 欧洲对俄罗斯的油气进口依赖程度尤其高。2020年,欧盟成员国合计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约为1526.5亿立方米,占欧盟天然气总进口量的38%。 战争和制裁将加剧全球供应链的紧张。以天然气为例,若俄罗斯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那些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意大利,都将受到严重的直接影响。 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能全撰文指出,目前,唯一有可能缓解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只有美国的液化天然气。2021年,美国成为欧洲液化天然气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欧盟和英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26%。但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存在较长的周期,短期内美国无法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天然气。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都不希望俄乌关系进一步恶化。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希望保持欧洲与俄罗斯能源关系的稳定,尤其是在当下供暖季尚未结束的时候。 当然,俄罗斯也不会贸然中断油气的出口。因为俄罗斯财政收入的约40%和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于油气。规模巨大的油气出口支撑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 可以说,俄罗斯与发达国家在能源等领域实际处于相互依赖的状态,制裁的升级容易导致两败俱伤。 除能源外,俄罗斯还是部分原材料金属的重要生产国。它的钯产量占全球的37%,日、美、德都是它的主要消费国,钯主要用于汽车废气处理和电子元器件制造,根据路透统计,美国半导体行业35%的钯金属来自于俄罗斯。 此外,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全球的重要粮仓。二者合计的谷物出口在全球占比达到25%,一旦因制裁导致相关出口中断可能加剧局部粮食品种的涨价压力。 关键的是,俄乌两国还处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贸易通道上,而两国间的空域如今都受到限制。与此同时,集装箱船无法进入乌克兰港口,许多人也正试图避开俄罗斯港口。对于全球供应链而言,这场货运危机正从海陆空三方面同时裹挟而来。 美联储遇艰难抉择 目前看来,俄乌冲突造成的经济干扰必将导致全球通胀的恶化。能源、农产品和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创下的价格高位,最终成本必将转嫁给全球消费者,也势必会对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转向产生一定影响。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全球通胀可能超预期,主因美欧货币超发滞后效应、供求缺口、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叠加,而非需求复苏和经济繁荣,可能出现部分类似上世界70-80年代的全球滞胀现象。 华宝基金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同样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经济复苏下半段经济本身滞涨风险增加,战争导致的制裁和禁运使得这种风险进一步增加。油价高点可能更高了,可能会上冲150。” 不过,李慧勇判断,如此高的油价更多反应了短期冲击,不改变中期趋势。他说:“考虑到即将迎来能源消费淡季、OPEC+仍有剩余产能可以动用,经济下半年开始下行,油价持续高位的概率不大,‘胀’的问题不大,政策更应该关注‘滞’。” 市场正密切关注美联储的动向。美国加息必将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和资产市场,包括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应该暂缓出台紧缩政策或者降低紧缩政策的力度。”李慧勇说。 日前,美联储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说,乌克兰局势已推高能源价格,增加全球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不确定性。美联储重申,很快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是合适的。 3月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称倾向于提议并支持3月加息25个基点,低于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 由于担心俄乌冲突在金融界引发动荡,华尔街已经悄悄地降低了对美联储行动的预期。市场此前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加息至多7次,但最近的定价显示加息次数仅为5次。风向的转变意味着鲍威尔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 “未来美联储在通胀和增长之间的权衡会更加困难,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便通胀压力更大,但政策紧缩需要更加谨慎,所以目前美联储不会贸然加大紧缩的力度,而是通过类似昨天宣布的释放石油储备的方式来缓解能源价格压力。”某国际知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