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网站 https://www.td010.com 这两天,一名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而辱骂父亲的话题刷爆了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女儿去西班牙留学,每个月开销太大,老爸吃不消,最终两人聊得不欢而散,女儿就在网上肆意辱骂老爸是“恶心玩意”、“无情家暴”、“迫害亲生女儿”。 大家看聊天记录,或许还以为这是17、18岁叛逆期小孩说的话,然而这位出国留学的不孝女其实已经23岁了! 很多网友看到之后,也十分心疼这位卑微的父亲。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但这件“小棉袄”却漏风漏得严重。 钱真的是父亲给少了吗?同样在西班牙留学过的网友非常确定——在那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真的花不了这么多钱的!那个不孝女肯定是花钱大手大脚地买了不少奢侈品。 还有其他网友扒出,这名不孝女和去年曾引起一小波热议的“女留学生去酒店隔离的路上跳车逃跑”事件,是同一个人,叫做祁林。而她的父亲叫做祁和忠,是北大高材生,网传是上海财联社主编,写过多篇有影响力的财经报道。 更让人毁三观的是,网友还找到了这个不孝女以前在网上辱骂和网暴她老爸老妈的截图。 一个可怜的老父亲在她的笔下变成了一个恶魔,母亲则被她骂成了“疯母猪”、“瘟猪”,不禁让人感慨养孩子风险好大,不知道是来报恩的还是报仇的…… 不仅伤害父母,她还伤害自己,在网上当福利姬,发不雅照和自残照,哭穷求包养等等……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名叫祁林的不孝女为何会如此仇视自己的父母,做出如此偏激的行为。还有人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祁林很可能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但在这背后,更应该引发我们深思的是,这位北大父亲在家庭教育方面究竟做错了什么,导致女儿用这么极端的行为与他发生冲突。 事实上,这些年来,“留学生机场刺杀母亲”、“13岁孩子锤杀亲生父母”、“男孩对爸爸拳打脚踢”、“啃老族殴打父亲”等新闻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15岁孩子因为与妈妈发生口角而自杀”、“8岁小男孩因奶奶不给买玩具而撕扯奶奶头发”、“女高中生嫌弃父母是乡下人不准他们进校门”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在我们身边。 当我们在抱怨“坏人变老了”的同时,是不是也该面对一下“坏人变小了”的现实? 那么孩子身上产生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吗?还是家庭教育的错呢? 不可否认,溺爱是中国家庭教育问题中的一大问题,过于包容与纵容子女的一切,抱着奉献的态度将一切都无条件地给予,从未定下对与错之间的规则与界限,没有责任意识的培养,没有情感之间的深层次沟通等等,都会造成子女对父母无私付出的无视。孩子情感上的自私,多是父母一手“培养”起来的。 父母赋予了孩子生命,为孩子洗衣做饭,却敌不过街边的玩具和手里的游戏; 父母辛苦赚钱省吃俭用凑够了学费,孩子却毫不体谅父母的辛苦,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虚荣显摆,视其为如粪土和流水; 父母在为孩子负重前行,孩子却认为他们妨碍了自己的岁月静好……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多少中国父母正在以“爱”之名,走上养废孩子的道路。 除了溺爱之外,家长自身的不作为,一味地甩锅给学校和社会,也是一大原因。 有人说,当今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失策、失误、失范、失准、扭曲。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受到父母的管教、熏陶,因此也就有了“孩子怎么样,家长就怎么样”的说法。 但很多家长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遇到问题只会甩锅,总认为学校与老师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殊不知老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第一责任人。 这群不尽责的家长,不仅甩锅给学校,还甩锅给娱乐产品。近段时间,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未成年网络防沉迷指导意见,很多游戏运营商也立刻响应号召,积极快速地推出了各种防沉迷措施。 然而这群不靠谱的家长们却叫嚣着让社会承担更多责任,直接建议干脆关闭游戏。 那么面对一个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孩子,是怪游戏,还是怪孩子?还是怪家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曾带着团队做过一项调研,希望能从行为特征上筛选出沉迷游戏的孩子。 通过调研发现,在民主型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沉迷游戏的比例为1.7%,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沉迷游戏的比例为9.7%,而放任不管型的家庭,这一数据比例则高达了11.7%。 在孙宏艳看来,孩子沉迷游戏,“板子”不能只打在游戏和孩子身上,更深层的原因是家长自身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一个行业只要发展,就会不停地遇到问题,自然就要解决问题。作为游戏行业,面对这些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应有的态度。 然而,在“游戏成瘾”的问题上,真正的“病根”在于家庭教育层面。正是因为一些家长对网络和游戏缺乏了解,只能在盲目放任和盲目抗拒之间徘徊,而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些青少年才投向了“网瘾”的怀抱。 孩子玩游戏,家长控告游戏,说孩子容易沉迷于游戏影响学业;孩子看动漫,家长举报动漫,说对孩子的三观影响不好。 自始至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都是这些所谓的“诱惑”惹的祸,没有一点是家长的责任??! 回想起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在中国兴起,多少人翻墙逃课,只为了去网吧玩上一会儿。 当时的60后家长是怎么说的呢? 他们说:网络游戏将会毁了国家和孩子们的未来! 可如各位所见,中国没有被毁掉,而且变得更富强了!当初那些在网吧玩游戏的80后孩子都好好地长成了大人,并且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这群玩着街机和网游,看着奥特曼、柯南等等日本动漫长大后的80后,依然会玩手游、刷抖音……可是现在他们当了家长却说“游戏和动漫会毁掉我的孩子”! 好一个“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我竟无言以对。 更可悲的是,家长若放任孩子,孩子容易沉迷网络渐而堕落,可家长若管教起来,与孩子产生了争执,则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悲剧——孩子自杀。 来自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在国内,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全国自杀的孩子当中,初中生比率最高。 调查同时发现,近几年来,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十年前所做的调查结果增长了好几个百分点。 除了来自外界的恶意诱导之外,孩子们选择自杀,往往与学业压力和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表示,很多家长在最初的家庭教育上就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过度娇纵。以孩子还小为由,过度强调所谓天性、个性,少有管束,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发现问题时,想收或者约束时,为时已晚。 该管的时候没有管,本来在青春期该放的时候反而去收,非常容易和孩子发生激烈的冲突。这种任性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层面看,实际上就是对父母或老师的示威,以自残的方式与父母激烈对抗。 层出不穷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所映射的不仅仅是青少年脆弱的心理防线,生命教育的缺失,更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孩子”的背后有着比“问题孩子”更严重的“问题父母”。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亟待“补课”,“父母持证上岗”的呼声越来越大。 育人先育己——对于手握一个全新生命的父母来说,更要严格对待。 正如部分专家所言,中国的父母重视教育,却也最容易在教育上犯错。 别再总是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多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不是孩子心中“别人家的父母”,或许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