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2影院免费看大片 https://www.5232.xyz 2022年,总能用人命刷新我的容忍底线。 现代人生活在都市里最基本的安全感,无非是一日三餐有着落,出门在外报平安,有个头疼脑热的,有人救你有处可医。 牙牙学语的幼儿,都背诵着火警119,急救120。 这明明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秩序,托底着几千万人的繁衍生息。 所以,当郑州120“失灵”时,我震惊了。 5月30日,河南大学20岁女生彭美(化名)因脑溢血救治无效死亡。 去世4天后,她生前最后拨打的8分钟120求救录音,瞬间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榜第一。 一个花季少女,一种常见的突发疾病,一段凝结着死亡阴影的“最后录音”。 成了本该救命的“120”上一抹“血色阴影”。 小视在这个初夏毛骨悚然。 我震惊的,不止是一个花季生命的悄然消逝。 更是对这个事件迅速褪去热度,被轻描淡写搁浅的巨大质疑。 河大女生父亲还在发声 不该就这么姑且,她去世一周了。 但这件事,没完。 “血色”120 事情发生在5月17日,小视试图还原疫情下的郑州。 大学城中,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的学生,正在如常进行着第n轮核酸检测。 他们都是疫情时代里的大学生,封校、核酸、排队,是这一代人的特殊校园日常。 国际教育学院2019级里一个同学,还在队伍中焦急地等待她的同班女生彭美(化名)。 眼看核酸检测就快截止,往日那个熟悉的灵巧身影,还是未如约而至。 中午12时左右,班长拨打了彭美的电话。无人接听。 14分钟后,班长在宿舍里找到了蜷缩一团的彭美。 瘦弱的女孩早已昏迷,整个人浑身抽搐,看似处于巨大折磨中。 一帮小姑娘慌了,很快彭美被送往郑大一附院东院区抢救—— 她被诊断为急性脑出血,整整14天都处在重症监护室中昏迷抢救,靠呼吸机维持微弱的生命。 直到呼吸停止,她再没能苏醒过来感谢一句同窗三年的同学,也没能睁开眼,看一看心神俱碎,从平顶山一路踉跄奔至郑州,彻夜守在抢救室外的父母。 去世女孩彭同学 还有一年,她们本来就要毕业了的。 河南大学大三女生彭美,黑色学士服再也等不来她的主人。 彭同学家属发声 脑溢血是一种高致死、易突发、高后遗症的颅内重症。 全网关于脑溢血急救的知识中,时间都是被重中之重提起的抢救关键——5分钟内拨打120,时间就是生命。 悲痛欲绝的彭父,翻阅女儿的遗物时,在彭美的手机中发现了这么一段长达8分钟的录音, 不是救援不及时,不是无人问津。 早在班长发现彭美的2小时前,感知到身体不适的彭美就已经第一时间拨打了120! 她是一个人。一个有基本行为能力的高校女大学生,她按这个社会教她的那样拨通了120,她没有错过自己的最佳救援期。 可是宝贵的时间,还是一分一分被残忍耽搁在了冷漠的对话中。 “是要叫救护车吗?” “河南大学在哪,你在哪,问下室友,发下微信位置。” “二十多岁的人了?” “我看你也没有啥病啊。” 语音里清晰的能听见女孩的声音逐渐支离破碎,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她已经忍着剧痛尽力清晰的交代了自己的位置。 可是对面车轱辘话的不耐烦女声,还是像个出故障的人工语音。 8分钟的录音里7分钟都是机械而麻木的位置盘查,河南大学在哪,你在哪。 直到2小时后,直到一切回天乏术。 无意将沉重的人命,苛责在另一个的人生中。 全网被点燃的沸腾愤怒,也更像是无能无力的恐慌与怜悯。 我们怜悯着一个平凡的家庭。 在这个年代躲过天灾避开疫情,拉扯女儿成才长大,何其不易。却因这样的“失误”家毁人亡; 我们恐慌于命运多舛的随机性,会不会下一刻就轮到你我。 120还能打通吗? 对面的接线员,是否能在漫长8分钟中负担起我们的生死命运——明明是通讯信息如此发达的2022年,在100种显而易见的求助方式里,她就是找不到河南大学。 当家中出现第一只蟑螂时,往往背后已狼藉遍地。 120“血色杀人”背后,失灵的远不止人性。 背后的代价 写《往事并不如烟》的章诒和,说过一句很有意味的话: “我们和前辈最大的差距在于人性。” 人性的底线在于“人味”。是一个不管什么样的人,掌握住一只话筒,听到同伴的垂死呼救时,第一时间能选择的共情。 在挂掉电话直到彭美被二次救援的2小时里,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还能想起一个女孩的呻吟。 我不理解这样“健忘”的心安理得。 有个人在垂死,但唯一听见哭声的人却假装人间无事发生。 家属发出的彭同学生前所获荣誉 在“河大彭同学最后八分钟求助”的微博词条下,有人扒出了接线员的账号跟贴: 她说医护人员越来越难干了,家属就是想要钱。 还甩锅彭同学“打120没有最基本常识”。 好像一条人命就是平白无故给她带来了麻烦和冤枉,她连工作失误都算不上。 暴露出的,却是责任岗位上的草率,无知,能力缺失。 最残酷的,是人性淡漠。 接线员是一个恶人吗? 她与彭同学无冤无仇,甚至在电话后也曾试图回拨。但她迫于岗位责任的上心只到此为之,没有救援,没有上诉。 一个不算恶人的人,心安理得的做了恶。 你永远都想不到,你的命都交给了哪些人。 2003年,重庆市开县爆发“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我国石油行业类似事故伤亡人数最多,惨烈程度最严重的一次灾难。 猛烈喷射的天然气足有30多米高,失控的有毒气体四下扩散,直接导致了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 现场之恐怖惨烈,让开县足成人间毒沼,白骨累累。 无辜死去的人,大多是井上的工人和家属,拿力气换饭吃的苦命人,徒留寡妻幼子无力继日。 开县井喷,是人祸而非天灾! 事故一开始,安全设备已预警,时任技术组负责人的王建东,仍在怀疑故障的前提下,视人命关天如草芥,未上报查验,而是仍如常作业。 这不是最可怕的,恐惧的是随之配合王建东的一系列工友,多达6人,皆在明知不妥的情况下选择了推动执行。 6个人的麻木,侥幸,和能力缺失,判决了上千人的生死。 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在“百草枯自杀”的话题下,有人记载了这么一个真实案例,一个12岁的女孩,因服食了百草枯后被紧急送医院洗肺。 随后的48小时里,整个科室如坠地狱。 昨天还鲜活的女孩,肺部已完全絮化,如幽灵老叟般的沉重呼吸声,破风箱般凌迟着女孩的每一次喘息。 百草枯,百草见之封喉,剧毒农药,无救。 而当地售卖的药店药剂师却用饮料瓶分装,且毫无农药标识,一次失误,葬送了一条还未绽放已凋零的生命。 愚蠢,有时候看上去特无辜; 但在关键时刻,真的可以杀人。 药店药师,120接线员,乃至一个基层社区人员,物业,保安.......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当他们直面大众,掌握权力,却对责任一无所知时,当他们自认是清闲岗位而袖手旁观时—— 郑州120延误,将绝不是个例。 而这一切,明明本该避免,本可以避免! 我不愿生活在由这些人组成的世界里,在够艰难的生活中,像一个笑话无辜枉死。 民生,无小事。 落不到自己头上的刀,割伤的是一个社会的信赖。 没有人许诺过我们应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但美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今天。 ——总得有人做些什么。 呼吁“善”是个非常土的办法。 但很多时候,你我将无计可施。 这样的新闻很多。 这是广西柳州的一个派出所里,一名110接线员接到这么一个奇怪的点餐电话。 话筒里语无伦次的女孩,反复报着菜名要求加辣,听着就像任何一起打错的乌龙电话。 接线员却绷紧了神经:“请不要害怕,你现在是不是受到了胁迫。” 沉稳而机智的简短对话后,接线员当即通知全组,以最快速度查出了女孩的通讯地址。第一时间解救出被家暴女孩: 她没有不耐烦的挂断电话,她的能力和责任感,践行了110的神圣使命。 冒着生命危险打出110电话的女孩,没有被辜负这最后的信任。 第二件,发生在黑龙江。 大年三十,外卖小哥小渠,接到一个奇怪订单:代购药店里的大量安神药和一瓶矿泉水。 取到药品后,小渠和收货人联系发现,对方的位置在一座荒废的江心岛上。 小渠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儿。 他联系上同事小马,一起前往江心岛。并在配送完成后,悄悄留意着收货女子的去向,随即报警。 当警察破门而入时,女子已经吃了10多盒药试图自杀。 再晚一点点,一条人命就将无声无息的消逝在黑暗里。 还有这个在高速收费站上,仅凭后座女性一个求救手势,就当即报警救下被拐女子的收费员: 这位发现学生未到校且父母失联,随即前往学生家中。 救了因煤气泄漏昏迷的一家三口的小学老师: 他们如此平凡的驻扎在不起眼的岗位上,不过只是社会巨轮上一颗最渺小的螺丝钉。 他们与我们千丝万缕的关联,却钉牢了一代人的安全感。 2009年,村上春树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震撼不已的话—— “在石头和鸡蛋的对抗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 在生活的不确定和残酷面前,“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鸡蛋”。 我们都是装在脆弱外壳中的灵魂,很多时候都必须面对一堵冷酷的高墙,面对无数次以卵击石的绝望处境。 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但当每一个人都不站鸡蛋那边时,这个社会将只剩冰冷的顽石。 请我们像弱者那样感受世界。 紧急制动,救了一车人却殉职的遇难动车司机杨勇 今天这篇文,不仅是为一个意外去世的女大学生而写。 我一直在艰难的人间中,直面那些不可对抗的阻力,呼吁着普通人之间可以做到的相爱,团结,共情,责任,和善良。 “最能打动我的,一直是普通人的孤勇” 而保护弱者的权利,其实正是在为自己兜底。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此刻,夜深。 楼下值夜班的保安,是一个外地口音的年轻人,小小值班室里他留着一盏明亮的灯,目光如炬。 城市于他如大海之于滴水。 但一个小区的业主都将因为这一盏灯而家宁人和,夜归的女孩,从容放缓了归家的步伐。 这人间,多少人。如此孤勇,如此慈悲。 以和菜头的一段话结尾吧: “当夜晚到来, 站在高处看任何一座市镇, 无数灯火星星点点在风中摇摇欲坠,明暗不定,但是却一直发出光亮。 世界有时候仁慈,有时候酷烈, 但是那些小小灯火却长明不灭。 它们只是为了照亮自己, 但是却因此照亮了世界, 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奥秘。” 点个在看。 当一个悲剧发生时,我更要举杯颂明天。 ![]() |